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沈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及制造业空间分布郊区化研究
刘万波, 张 辉, 王 辉, 等
资源与产业    2023, 25 (1): 67-78.   DOI: 10.13776/j.cnki.resourcesindustries.20220525.001
摘要109)      PDF(pc) (6667KB)(103)    收藏
识别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,描述不同职能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,刻画沈阳市中心城区制造业郊区化扩散趋势,为沈阳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空间组织营造提供参考。基于不同职能的兴趣点(point of interest, POI)数据的城市职能分类基准,采用ArcGIS10.7、GeoDa1.12和Crimestat3.3软件,运用核密度分析、空间热点聚类、标准差椭圆、空间自相关等方法,识别2020年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,测度不同功能类型设施的空间关联性,分析1998年、2008年和2020年制造业集聚特征。研究表明:1)2020年,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“多个中心、圈层放射”,通过“一主四副”的城市规划引导,大致形成了3个等级的城市中心体系,基本符合2011—2020年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。除了主城区的集聚组团式的单中心之外,各个副城也都形成了各自的次级中心,符合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。2)1998—2020年,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围地区迁移扩散,主要分布在西、南方向的三四环城市郊区,形成了铁西产业新城、永安新城等产业集聚区域,基本符合2011—2020年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。3)沈阳市不同功能空间均呈现出西南—东北方向的延伸,不同功能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“中心—外围”的嵌套式城市功能体系。不同功能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相关性,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功能区具有一定的排他性,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,居住设施、商业服务设施、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设施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,形成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服务中心。因此,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优化产业布局,完善以城市核心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区的生活服务功能。
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相控储层地质建模在剩余油分布预测中的应用
陈建阳, 田昌炳, 李胜利, 周新茂, 王 辉, 刘玉梅
资源与产业    2010, 12 (2): 163-169.  
摘要1545)      PDF(pc) (2632KB)(902)    收藏

提高储层建模精度的关键在于采用地质约束的相控建模思路。本文以大庆某油田为例,提出相控储层建模具体研究思路:通过整合沉积相序、定量地质知识库、沉积微相概率以及变差函数等约束条件,按照“分级控制、层次约束”的原则建立沉积微相模型;在沉积微相模型的控制下,完成孔隙度、渗透率等储层参数模型。在此基础上,将静态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动态生产资料相结合,通过整合构造、储层、流体以及动态生产信息,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,使储层建模的结果对剩余油分布的评价起到约束作用。

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